法治长廊

【法史故事】褚遂良的筋骨

供稿单位:市关工委 发布时间:2020/12/7 9:38:02

褚遂良的筋骨

都说颜筋柳骨,主要是就书法特征而言。唐代还有一位大书法家,实力不逊颜柳,是“初唐四大书法家”之一,在做人方面,更是不背道义,坚守原则,颇有筋骨,这个人就是褚遂良。

  一天,唐太宗问史官褚遂良:“你对我言行的记录,能给我看看吗?”褚遂良答:“史官记载人君言行,善恶皆录,没听说人君可以自取观看的。”唐太宗又问:“那朕若做了错事,你也记吗?”褚遂良答:“臣职当载笔,不敢不记。”当时,有个名叫刘洎的官员在旁说道:“即便褚遂良不记,天下人也会记的!”刘洎此言极是,帝王虽然可以借权势改几本史书,却改变不了天下人的评价。

  贞观十六年,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反对魏王泰月给逾于太子,以为“圣人制礼,尊嫡卑庶,世子用物不会,与王者共之。庶子虽爱,不得逾嫡,所以塞嫌疑之渐,除祸乱之源也。若当亲者疏,当尊者卑,则佞巧之奸,乘机而动矣。昔汉窦太后宠梁孝王,卒以忧死;宣帝宠淮阳宪王,亦几至于败。今魏王新出合,宜示以礼则,训以谦俭,乃为良器,此所谓‘圣人之教不肃而成者也。”

  贞观十七年,唐太宗疑惑地问褚遂良说:“舜造过漆器,大禹雕琢过切肉的砧板,当时劝谏舜、禹的有十余人,食用器物这样的小事,大臣们为什么苦谏呢?”褚遂良回答说:“不能鼓励奢侈。如果把精力放在雕琢上,会妨害农业生产;要是漆器流行起来,以后就一定有人会用金子、玉石来造器具。过分浪费,国家就离危亡不远了。所以诤臣必定劝谏事情渐发的开端,到它发展到极点,就没有什么可以再去劝谏的了。”唐太宗听了,不住点头。褚遂良总是这样旁征博引,谈古论今,令人信服,后来唐太宗感慨地说:“把道理讲好,也是要靠学识的。遂良博识,让人十分敬重。”

  太宗生前有多个儿子,各有长短,也争得很凶,所以储君一直没有定下来。太宗咨询重臣褚遂良时,他毫不犹豫建议让晋王李治接班,说他厚道、稳重、纯良、和善,能善待兄弟姐妹,不会发生骨肉相残。这是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太宗最担心的事,也是他的一块心病,褚遂良这一句话就让犹豫不决的太宗下了决心。

  贞观二十三年,病重的唐太宗把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召入卧室,对他们说:“当年汉武帝托孤于霍光,刘备托孤于诸葛亮,我以后的事,都托付给你们了。”又转头对太子李治说:“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,国家之事,我就放心了。”

  李治即位后,对褚遂良非常感激,封其为河南县公,第二年又升为河南郡公。永徽四年,褚遂良被拜为尚书右仆射,执掌朝政大权。然而李治做梦也想不到,因为立皇后的问题,褚遂良与其产生了巨大分歧。

  永徽六年九月,唐高宗“将立武昭仪,召长孙无忌、李、于志宁及遂良入。或谓无忌当先谏,遂良曰:太尉,国元舅,有不如意,使上有弃亲之讥。又谓上所重,当进,曰:不可。司空,国元勋,有不如意,使上有斥功臣之嫌。曰:吾奉遗诏,若不尽愚,无以下见先帝。”接下来在高宗面前,褚遂良极谏无故废王皇后而立曾经服侍过太宗的武则天,还把笏放到殿阶,叩头流血:“皇后系出名门,也是先帝为陛下所娶。先帝崩殂之际,曾拉着微臣的手说:朕现在将佳儿和佳妇托付给卿。当时陛下也在场,想必听得很清楚。臣没听说皇后犯了什么过错,岂可轻言废立之事!臣绝不会为了曲意奉承陛下而违背先帝的遗命。”

  这种不要命的态度,让坐在皇帝后边的武则天狠狠发声:“何不扑杀此獠!”关键时刻,一向善于迎合上意的李绩说了一句话:“此乃陛下家事,不合问外人。”这既改变了唐王朝的命运,也将褚遂良等人推入了悲剧的深渊。武则天成功上座后,就开始疯狂报复褚遂良。先将他赶出朝廷,任潭州任都督,又把他贬到广西桂州去任都督。这还不解气,武则天又与许敬宗、李义府一起,诬告褚遂良反叛,最后把他贬到更遥远的爱州。显庆三年,禇遂良在爱州带着遗憾离世,享年六十三岁。在他死后,武则天等人还没有放过他,一方面把他的官爵削掉,另一方面把他的子孙后代也流放到爱州。

  神龙元年,武则天弥留之际,下了道遗诏,其中写有:“其王、萧二族及褚遂良、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,咸令复业。”这是在给褚遂良等人平反。武则天虽然恨了褚遂良很多年,却不得不佩服他的正直与忠诚。贞元五年,在褚遂良去世百余年后,唐德宗下诏,将他的画像绘于凌烟阁上,让他享有与唐初的开国功臣们同样的荣耀。

   (来源:中国普法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