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灵之窗

培养和谐的亲子关系,让爱不再失衡 ——用一个案例来剖析良好亲子关系的养成

供稿单位:其他 发布时间:2021/11/8 10:58:30

培养和谐的亲子关系,让爱不再失衡

——用一个案例来剖析良好亲子关系的养成

常青藤实验学校  施  瑜

丁立梅在《等待绽放》一书中写道:“一个孩子就是一个神秘的存在。”此书记载的是一位高考母亲的陪考笔记,告诉我们和谐是一种美,更是一种境界。和谐是家庭教育的永恒,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亲子关系的质量。教育孩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,在与班里孩子小奇的相处过程中,真切感受到只有学校和家庭步调一致,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,孩子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。

一、细心感受孩子状态

小奇在家长眼中是比较乖巧的,喜欢听表扬,平时能按时完成作业。在老师眼里,他也是一个文静的男生。一年级刚进校时,站起来念拼音念对了,也会眼眶红红的,显得很胆小;当上课回答问题有进步时,老师在全班面前表扬他,会让他很紧张、害羞,很少有笑容;上课时,注意力不集中,常常走神。两年的相处,发现小奇在课余活动时,与同学相处得比较融洽,也不会像在课内那么文静。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,会动手打人,并且出手比较狠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,面对老师,该生会一边稀里哗啦地哭,一边大声地理论,与那个害羞、文静的男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习惯的基本解释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。一个孩子的习惯会表现在他的行为上,通过行为还会折射出部分心理过程、内心状态。这个孩子有一个不是很好的习惯:吃红领巾。课上,玩橡皮等文具仅仅是他的小动作,一般不离手、不离嘴的就是他的红领巾。上课吃、舔红领巾,下课一边跑步、走路嘴里还塞着红领巾,连批作业时也不放过,一边给老师改作业,一边手拿红领巾角吸得津津有味。一天下来,他的红领巾的末端总是湿漉漉的。我很担忧,卫生是小事,会不会有其它问题呢?是什么让孩子有这样的表现?

二、用心了解现象背后

小奇的父母双方最高学历高中。父亲是个体经营户的老板,长期忙于工作,很少在家。父亲晚上回家时,孩子已经洗好快要睡了,因此和父亲相处时间很少,沟通和交流更是少之又少。母亲负责照顾他的生活起居、实践活动以及学习事务。母亲在除了接送、督促、辅导孩子学习的其余时间,就和父亲一起经营他们的店。家中也没有其他的男性,遇到了事情小奇只能向母亲倾诉,或者选择不说。

三、静心明白前因后果

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各种表象,是心理过程、内心想法的一个外在表现。

刚刚发现他吃红领巾,是一年级下半学期,当时,认为他年龄小,常常和他说卫生的情况:红领巾虽然是国旗的一角,但平时会接触很多细菌,和我们的小手一样,常常放在嘴巴里是要生病的。苦口婆心,一说再说,上课还是吃。看看说理没用,开始编故事:“老师原来见过一个孩子,也很喜欢吃红领巾……”孩子似懂非懂,看似相信了,但上课、下课,依旧如此。同时在课上,还进行了眼神暗示,还是没用。实在不忍他每天这样将红领巾含在嘴中,还时不时地拿出来舔几下。我开始有些犯难、疑惑,于是开始了一系列的调查分析、查阅资料、剖析案例。

我先上网查阅:为什么孩子“爱”吃红领巾?可是网上这样的孩子资料并不是很多,也不能给我一个有实质性指导的建议和切实可行的方法。接下来我就去请教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,也没得到让自己豁然开朗的意见。我心想小奇一定不是真正爱吃红领巾,红领巾不可能有面包一样的香甜。于是回想自己小的时候特别怕老师,因为老师比较严格,每次读课文手都会发抖,是不是孩子也是因为怕我,紧张导致他需要安慰物?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,我找了孩子,与他进行了一次真心的聊天,孩子表示老师和蔼可亲,很愿意和老师亲近。这样看来,不存在老师身上的原因。

学校方面行不通,就走走家庭教育的道。于是,我又对他的家庭进行了家访。从聊天中得知了孩子极度缺少父亲的爱。情感超脆弱,情绪易波动,缺少男性的刚强和坚毅,在遇到困难,内心焦虑后,需要一些介质对自己进行一些安慰,以获得安全感。红领巾挂在胸口,拿起来就吃,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,让自己在紧张、不安的时候有了一定的宽慰。就目前情况而言,我觉得孩子有一定的紧张和焦虑有一定的道理。这样看来,孩子的表现真正深层次的是可以归为一类,那就是缺乏安全感,内心渴望别人的肯定。对这种情况,我及时地与导师进行了交流、讨教,导师也提到孩子多半是“心理依赖”,依赖物便是红领巾。

四、耐心做好个别指导

叶圣陶先生说:“教育就是培养习惯。”许多人的成功,是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开始的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,教师、家长,即学校与家庭应紧密配合,做到合力教育。学校应提前让家庭知道学校教育的安排、要求以及重点。家长也应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,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,教师、家长都应明白“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”这一简单道理。当家校教育教学形成合力,那么孩子良好的习惯不但是可以培养,甚至可能是事半功倍的。可见家庭教育,取得家庭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。

考虑到小奇家长的感受,在反应情况的时候,先提及家长普遍关心的学习问题,并且表扬了孩子的进步。等时机成熟,顺带提及孩子的“小动作”行为与自己的疑惑。这样既给了家长一些鼓励,也提出了问题,家长比较容易接受。间接地谈孩子的坏习惯,让家长放下工作,多陪陪孩子是对孩子最好的心理疏导。取得了家长的配合,坚持一段时间后,情绪方面还是表现在易哭,但孩子吃红领巾的现象逐渐减少了,但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。

班里有一项特殊的语文作业,那就是心灵日记。每一位孩子会把本周取得的进步,读书的感悟,交往的诀窍,遇到的挫折等分享给我。孩子在日记中几次提及周末想和父母来一次亲子游。于是直接与家长交流孩子心理的想法,告诉家长孩子渴望父母的陪伴和关心。将孩子的日记给家长看,让家长静心看懂孩子,家长表示一定会抽空带孩子到周边走一走,看一看。几次下来,孩子和父母之间培养起了健康的亲子关系,爱的纽带已然建立。

接下来的日子,更多的是对小奇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。孩子由于家庭的因素产生了一定的紧张和焦虑,引导他分散注意力,和风细雨般地告诉他准确地安放自己的注意点,讲清楚道理,不是警告他,适当制止就行。另外,让父母一定将红领巾洗干净,定期消毒。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,还需要多给孩子展示机会,满足孩子,正面表扬,鼓励孩子。

五、悉心反思辅导手段

孩子内心情绪的一种折射,并不是一蹴而就的,应把习惯的转变、焦虑的减轻,视作长期的学校、家庭的教育任务。目前,孩子的吃红领巾现象偶有出现,但相较一年级减轻不少,较二年级又有减轻。课上回答问题紧张的情况减轻了,这是家校合力的结果!

小奇的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孩子的很多行为问题,既是长期家庭教育中不利因素的积累,也是外界对孩子幼小心灵的一个个烙印。任何的问题,只要追根究底,都能发现问题,进而解决问题。每个家庭都有一定的问题存在,关键不是问题有多少,而是我们如何看待它,如何帮助孩子。作为教师,要做好家校的沟通,当好孩子的辅导员。必要时,还可以扮演一下孩子需要的亲人角色,目的就是让孩子内心健康地成长。

一个健康向上的班级,是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的努力,从精神上多给予孩子关爱。家庭对孩子均衡的关爱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根基。从家庭环境来讲,当家庭中出现行为习惯问题的孩子时,应把这些坏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。否则从行为问题发展到心理问题,那么这个家庭的整个平静和睦,以及幸福感就会遭到破坏,就会给家庭每个人带来影响。功在平时,从小事做起,家庭和学校要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,抱有一颗爱孩子的心,真正从孩子的需要做起。

家校合力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。家庭、学校应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,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,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,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,看到孩子优秀的一面,让孩子在活动中享受快乐,感受体验,受到磨砺,得到培养,体会成功。这样既有利于心理健康,也利于身体健康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。

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,常常是孩子在学校有了问题才和家长交流,家长从心里有些畏惧老师的联系。所以,平时当孩子有进步时,教师要下意识地给孩子报个喜:一张小小的喜报、一颗甜甜的糖果、一句鼓励的话语……让家长感受到老师不仅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孩子是关爱的,生活中也一样可以交流,让家长产生愿意主动与老师交流的愿望。家长信任教师,养成了与教师交流的习惯,教师的教育措施也会更积极有效。当家校教育形成合力,孩子在生理、心理方面都感到满足,就更愿意投入到学习、活动之中。

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,家长还是老师,对孩子习惯的培养都是相当重要的。作为孩子出生和成长的家庭,父母给予孩子的关爱应更均衡,不可偏失。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自由翱翔插上翅膀,在这段共同前行的路程上,家长要扮演好生活教练、学习榜样、知心朋友和坚强后盾,引领孩子健康成长!